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
)培根的狡獪至少讓整整兩代的畫家深感迷惑,也備受挑戰,這倒是不難理解。這是我先前未曾領會到的。
培根的劇場不同於亞陶(Antonin Artaud)[3],前者和儀式毫無關聯,因為人物周遭的空間完全不打算接收人物的動作姿態。圍牆也矗立於世界最富裕的大都會中。倘若五十年前我曾批評過培根的作品,肯定是因為那時的我確信,他作畫是為了驚世駭俗,為了讓自己也讓別人感到震驚。此刻這個歷史時期,是「圍牆」的時代。書則深入尖銳,是關於戰爭、殘肢以及戰爭照片的沉思。
培根視界的不同之處在於,其中沒有見證,也沒有悲痛。牆的另一邊:石頭、物資短缺、世仇、武力報復、疾病叢生,以及視死如歸和多活一天是一天(或多活一週是一週)的心態同時並存。近10年來,劉吉雄著手製作系列紀錄片作品,尋得來自其中27艘難民船的人們,甚至在難民營誕生的嬰兒也重返澎湖原址尋根。
圖片來源:公視提供 紀錄片《彼岸他方》總策劃劉吉雄透過重重管道,找到當年的越南難民營科長黃瑾瑜(左2),人稱「黃伯」,他曾為難民服務近12年。不少難民常告訴劉吉雄,台灣和澎湖是他們的「第二次出生」,畢竟海上無助漂泊,最終能登岸者僅是少數。原本只是反共宣傳措施,但上岸人們衍生出的生命影響早已超出澎湖、台灣。圖片來源:公視提供 近10年來,紀錄片《彼岸他方》總策劃劉吉雄著手製作系列作品,尋得來自其中27艘難民船的人們,甚至在難民營誕生的嬰兒也重返澎湖原址尋根。
追蹤澎湖越南難民營足跡逾20年的《彼岸他方》總策劃劉吉雄分享,發掘這個故事的契機,是題材找上了他,「或許是集體潛意識連結?」1995年,劉吉雄接連做了兩個夢,都是一名柬埔寨難民女孩用英文問他:Have you been there?(你曾去過那裡嗎?)當時他不知道所謂的「那裡」究竟是何方。劉吉雄和劉建偉也想透過作品傳達,鏡頭內都是有幸得救的人,但也不能忘記沒有上岸的人們。
新聞來源 被遺忘的人道救援史 紀錄片揭澎湖越南難民營故事(中央社) 延伸閱讀 越南船民的故事:當強暴和死亡成為僅存選項時,她們只得任由海蟹撕咬腳上的皮肉 一位越南難民建立的「是拉差醬帝國」,成為美國大眾不可或缺的「那一味」 吃碗越南河粉就能了解新移民?《誰是外來者》作者黃文鈴談德國與台灣的越南移民故事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導演劉建偉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,在戒嚴、台灣退出聯合國背景下,安置越南難民被視為政治宣傳素材之一,其中一艘在航程中死難逾百人的難民船,更被寫成吃人肉、駭人聽聞的「南海血淚」故事。劉吉雄說,自從開始接觸難民營議題後,他覺得好像沒活得那麼孤單了。他坦言,但當政府沒有反共需求後,難民營資料也被遺忘,尤其2003年遭拆除後,史料與考證格外困難,連澎湖在地人也不一定知道,生活的島嶼上曾有他們的蹤跡。
如何找到這群四散的難民,劉吉雄說,「從0到1」的過程最艱辛,首先是找到嫁在澎湖的2名越南華僑,再慢慢循線認識中華民國越南歸僑協會、當年的澎湖難民營科長黃瑾瑜、天主教普愛會等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公視紀實作品《彼岸他方》則透過影像與跨國採訪,試圖拼湊當年難民與台灣的情緣。他把些許資料整理在網路上後,竟出現「南海血淚」真實案發漁船「清風號」的生還者主動聯繫。
除了難民們的原生國籍越南、柬埔寨、寮國外,他們又因移民關係在加拿大、美國、丹麥、瑞典、比利時等20多個國家扎根落地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
趕在營區被拆除前,和弟弟劉建偉一起用電影底片,記錄下它的最後身影,又過了幾乎10年後,才動念把它做成紀錄片計畫。膠著近20年的南北越戰,在1975年南越大都市西貢淪陷後告終,數萬南越人民因政治迫害與經濟破敗乘船出逃,漂流海上生死未卜。
儘管這群難民多數只在台灣待12年、也僅有2000多人,但能講述的故事卻太多。台灣政府在1977至1988年間於澎湖收留了51艘船、2000多名越南海漂難民,提供他們衣物、食物,能在當地行動自由,甚至還有職業訓練、零用金,106名嬰兒也呱呱墜地。(中央社)台灣也曾有難民營存在,紀錄片《彼岸他方》揭開幾乎被歷史淡忘、70年代澎湖越南難民營故事,總策劃劉吉雄認為台灣不只成為難民們的新生地,他們堅韌的生命力也深深影響台灣習近平務實,短期內不太可能攻台。新聞來源 烏克蘭戰爭週年 半島電視台專文分析俄陷苦戰對台啟示(中央社) 延伸閱讀 沒有色彩的藍天:俄羅斯入侵一週年,烏克蘭被改寫的日常 俄烏戰爭一週年:北約稱中國計劃援俄「已有跡象」,澤倫斯基有信心戰勝入侵俄軍 俄烏戰爭一週年:拜登讚北約「堅如磐石」,普亭指西方應為戰爭負責 聯大決議要求俄羅斯撤軍烏克蘭,中國、印度棄權,戰爭一週年壁壘依舊分明 當飢餓被當成武器:俄烏戰爭「肥料短缺」加劇全球糧食危機,5000萬人瀕臨飢荒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中國的國際聲譽也將受到重傷。
這個時機點讓許多觀察人士懷疑習近平是否知情戰爭將至,以及俄羅斯揮軍烏克蘭後,台灣是否也將面臨戰事。中國觀察家因此常關注過去的行為及微妙的變化,例如官方聲明措辭。
媒體和非政府組織的報導也在戰爭中發揮決定性作用。國際危機組織(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)研究員鄺艾薇(Ivy Kwek,音譯)表示,中國經濟放緩之際,將難以承受西方既有制裁外再「追加」的封鎖,或進一步制裁等經濟影響。
(中央社)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滿週年,半島電視台指出,烏克蘭及台灣處境看似共同點多,但普亭(Vladimir Putin)懷抱帝國野心且行事衝動,有自己的世界觀。美國中央情報局(CIA)局長伯恩斯(William Burns)2日指出,習近平很可能對於俄羅斯軍隊及其武器系統在烏克蘭「非常拙劣的表現」感到「驚訝與不安」,但他仍然命令解放軍在2027年之前做好攻台的準備。
FM電台透過提供新聞、音樂和娛樂,在維持民眾士氣方面發揮重要作用,對困在防空洞裡的人更是如此。」 張太銘指出,如果沒有按計畫進行全面入侵,中國可能面臨「非常、非常嚴重」的後果,而習近平現在可能不願進行這樣的賭博。接受半島電視台採訪的分析人士導出類似的結論:雖然從長遠來看有理由憂心中國攻台,但北京不太可能很快出手。提振士氣及外援方面,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(Elon Musk)的星鏈(Starlink)為烏克蘭及烏軍維持對外網路通訊。
但這提醒大家他關注焦點和野心的嚴肅程度……根據我們在中央情報局的評估,我不會低估習近平主席對台灣的野心。俄國於當前戰事中苦於取得進展,再次引發外界對「中國可能從其親密盟友身上汲取何種教訓」的疑問。
報導指出,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亭雖然合作歷史悠久,但就在俄羅斯2022年2月下旬入侵烏克蘭前,普亭出席北京冬奧開幕式,並與習近平雙邊會談,會後聯合聲明高舉兩國「合作沒有上限」。根據美國智庫「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」(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)的數據,俄軍在烏克蘭首都基輔(Kyiv)郊外的布查鎮(Bucha)戰爭罪行曝光後,提供烏克蘭軍援的國家數量從3躍升至35國。
「習近平,我認為,他更務實。另外,中國經濟放緩,難承受西方加碼制裁。
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」 然而,專家指出,習近平和普亭之間存在一些重要差異,可能使習近平放棄早期攻台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伯恩斯於美國華盛頓的喬治城大學(Georgetown University)一場活動中致詞表示,「這不代表他已經決定在2027年發動侵略,或在任何其他一年。
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,成功的機會還不明。我認為他沒性急魯莽到那個程度,也不是甘冒風險的人,而侵略台灣是他會發動的最大的行動之一
中國觀察家因此常關注過去的行為及微妙的變化,例如官方聲明措辭。「習近平,我認為,他更務實。
新聞來源 烏克蘭戰爭週年 半島電視台專文分析俄陷苦戰對台啟示(中央社) 延伸閱讀 沒有色彩的藍天:俄羅斯入侵一週年,烏克蘭被改寫的日常 俄烏戰爭一週年:北約稱中國計劃援俄「已有跡象」,澤倫斯基有信心戰勝入侵俄軍 俄烏戰爭一週年:拜登讚北約「堅如磐石」,普亭指西方應為戰爭負責 聯大決議要求俄羅斯撤軍烏克蘭,中國、印度棄權,戰爭一週年壁壘依舊分明 當飢餓被當成武器:俄烏戰爭「肥料短缺」加劇全球糧食危機,5000萬人瀕臨飢荒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但這提醒大家他關注焦點和野心的嚴肅程度……根據我們在中央情報局的評估,我不會低估習近平主席對台灣的野心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